胃寒多因脾胃阳虚或外感寒邪导致,可通过温中散寒、饮食调理、艾灸疗法、药膳调养、适度运动改善。
脾胃阳虚是胃寒的核心病机,表现为脘腹冷痛、喜温喜按。中药常用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温补脾阳,其中附子理中丸适用于严重畏寒肢冷者,小建中汤适合伴有腹泻症状,吴茱萸汤针对胃寒呕吐效果显著。日常可饮用生姜红糖水,生姜切片3-5片与红糖20克煮沸,每日2次。
避免生冷寒凉食物如西瓜、螃蟹,多食温性食材。推荐羊肉炖当归,取羊肉500克、当归15克慢炖2小时;山药小米粥用鲜山药100克与小米50克同煮;胡椒猪肚汤以白胡椒10粒塞入猪肚内炖煮。进食时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20次以上。
选取中脘穴、神阙穴、足三里穴施灸。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用艾条悬灸15分钟;神阙穴即肚脐,隔盐灸效果更佳;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每日艾灸双侧各10分钟。艾灸时保持室内通风,每周3次,连续4周为1疗程。
高良姜粥用高良姜10克煎汁与粳米100克同煮;肉桂红枣茶取肉桂粉1克、红枣5枚泡水代茶;茴香鲫鱼汤以小茴香15克与鲫鱼1条炖煮。药膳需长期坚持,建议每周食用3-4次,烹饪时少油少盐,保持食材原味。
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可促进中焦气机升降,每日练习5-10分钟;太极拳云手动作配合腹式呼吸;快步走保持每分钟100步节奏,每次30分钟。运动后及时擦汗避风,避免在低温环境中锻炼,最佳时间为上午9-11点脾经当令时。
胃寒患者需注意四季保暖,尤其腹部避免受凉,冬季可佩戴棉质腹围。饮食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晚餐控制在七分饱。情绪调节方面避免过度忧思,可通过站桩练习培养丹田之气。长期胃寒伴体重下降、黑便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规律作息保证子时23点-1点前入睡,有助于阳气潜藏。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