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三天后不饿的原因在于身体适应了能量代谢的调整,具体包括代谢转换、胃部适应、激素调节、心理适应和能量储备。
辟谷初期,身体从葡萄糖供能转为脂肪供能,进入酮症状态。脂肪分解产生酮体,为大脑和肌肉提供能量,减少了饥饿感。中医认为,这种转换与脾胃功能调节有关,脾胃运化功能增强,减少了食物需求。
辟谷期间,胃部逐渐适应空腹状态,胃酸分泌减少,胃蠕动减缓,饥饿感降低。中医强调胃气下降,胃气平和则不易产生饥饿感,这与胃部适应过程相符。
辟谷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瘦素水平升高,胃饥饿素水平下降。瘦素抑制食欲,胃饥饿素刺激食欲,两者平衡后饥饿感减弱。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气调畅则激素分泌正常,饥饿感减少。
辟谷过程中,心理逐渐适应空腹状态,对食物的依赖感降低。中医强调心主神明,心神安定则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饥饿感也随之减少。
辟谷期间,身体利用储存的脂肪和糖原供能,能量储备充足时饥饿感不明显。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肾精充足则能量储备丰富,饥饿感减弱。
辟谷期间,饮食上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汤;运动上建议进行轻柔的活动,如太极、散步;护理上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更好地适应辟谷状态。
2024-10-13
2024-10-13
2024-10-13
2024-10-13
2024-10-13
2024-10-13
2024-10-13
2024-10-13
2024-10-13
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