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导致肥胖与脾胃运化失调、水湿滞留有关,改善需健脾祛湿、调整生活习惯。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长期饮食生冷或过度思虑会损伤脾胃功能,使湿浊内停。治疗可选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方剂健脾化湿,日常多吃山药、薏米等食物辅助调理。
湿气久滞易形成痰湿,黏腻特性会阻碍气血运行,脂肪代谢减缓。艾灸中脘穴、丰隆穴可化痰消脂,配合二陈汤、温胆汤等方剂,同时减少肥甘厚味摄入。
肾阳亏虚无法气化水液,导致下肢水肿型肥胖。金匮肾气丸、真武汤能温阳利水,早晨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睡前用艾草泡脚促进循环。
情绪压力使肝气郁结,影响脾胃升降功能。柴胡疏肝散配合太冲穴按摩可解郁,饮用玫瑰花陈皮茶,每周3次30分钟快走帮助疏泄肝气。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会加重体内湿气,出现头重如裹、四肢困倦。藿香正气散化解表里之湿,居住环境保持通风除湿,阴雨天避免剧烈运动出汗。
湿重肥胖者需控制每日水分摄入不超过2000ml,避免晚上8点后大量饮水。推荐冬瓜玉米须汤、赤小豆鲤鱼汤等食疗方,每周进行3次微汗运动如太极或快走。长期久坐者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睡前可用掌心顺时针摩腹100次促进运化。若伴随口苦黏腻、大便溏粘等症状持续未改善,建议就医检查甲状腺功能及血糖指标。
2012-05-03
2012-05-03
2012-05-03
2012-05-03
2012-05-03
2012-05-03
2012-05-03
2012-05-03
2012-05-03
201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