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正文

喝杜仲有什么好处

发布时间: 2025-05-07 05:3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等功效,常用于腰膝酸软、高血压及安胎调理。

1、补益肝肾:

杜仲归肝、肾经,其活性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能促进肝肾细胞修复。肾虚引起的腰膝无力、夜尿频多者,可用杜仲10克配伍枸杞15克煎服,或选用杜仲颗粒等中成药。

2、强健筋骨:

杜仲所含的杜仲胶可增强骨密度,对骨质疏松和运动损伤有改善作用。骨折恢复期患者可取杜仲15克与骨碎补20克煲汤,运动员可日常饮用杜仲五加皮药酒。

3、调节血压:

杜仲叶提取物通过扩张血管实现降压,适合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建议用杜仲叶6克、钩藤10克代茶饮,配合天麻杜仲胶囊等制剂,血压超过160/100mmHg需及时就医。

4、安胎止血:

杜仲能抑制子宫收缩,改善肾虚型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者可取杜仲炭12克配伍桑寄生20克煎服,或使用杜仲续断丸,出血量多需立即就诊。

5、延缓衰老:

杜仲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自由基。中老年人可用杜仲5克、黄精10克泡水代茶,或选择含杜仲的七宝美髯丹,配合八段锦锻炼效果更佳。

日常可将杜仲与黑豆炖煮食疗,高血压患者避免与降压药同服。建议每日用量不超过15克,阴虚火旺者慎用。搭配五禽戏、太极拳等柔缓运动,能增强杜仲的补益效果,使用前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杜仲叶泡水喝的功效
杜仲叶泡水喝的功效
杜仲叶泡水喝有助于补肾助阳、健脑益智、降三高、润肠通便和抗菌消炎。1、补肾助阳杜仲叶被认为有补肾助阳的作用,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个福音。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生命之源,杜仲叶的这种功效可以帮助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甚至可能延缓衰老。想象一下,像给植物浇水一样,杜仲叶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了所需的...[详细]
发布于 2024-10-11

最新推荐

d-泛酸钙是钙吗
d-泛酸钙并非传统意义的钙补充剂,而是维生素B5泛酸的钙盐形式,主要发挥维生素生理功能。1、成分差异:d-泛酸钙由泛酸与钙离子结合而成,其核心成分是维生素B5。钙元素仅作为稳定剂存在,每1000mgd-泛酸钙仅含约90mg钙,远低于碳酸钙等...[详细]
2025-05-08 17:00
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怎么确定
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的确定需结合症状表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中医辨证五方面综合判断。1、症状观察:急性起病多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疼痛、意识障碍等,病程短则数小时至数日;慢性起病常见乏力、低热、隐痛,病程可持续数月以上。中医通过望闻...[详细]
2025-05-08 16:58
怎么区别起病急与起病缓
起病急与起病缓的区别主要在于症状出现的速度、严重程度以及病程发展特点。1、症状速度:起病急通常表现为症状在短时间内迅速出现,如急性腹痛、高热、突发性呼吸困难等,病程发展迅速,患者往往能明确感知症状的开始时间。起病缓则表现为症状逐渐加重,如慢...[详细]
2025-05-08 16:57
掌纹反映身体状况是什么
掌纹变化可反映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等健康状况,主要关联遗传特征、体质偏颇、慢性疾病、营养代谢及心理状态五种因素。1、遗传特征:先天掌纹形态受父母基因影响,如通贯掌猿线可能与染色体异常相关。中医认为此类掌纹提示先天肾精盈亏,可通过艾灸关元穴、服...[详细]
2025-05-08 16:55
掌纹反映身体状况吗
掌纹变化确实能反映部分身体状况,中医通过观察掌纹形态、色泽判断气血盛衰、脏腑功能。1、遗传因素:先天掌纹形态与遗传相关,如通贯掌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中医认为肾主先天,掌纹浅淡者多肾气不足,可选用熟地黄15克、山药20克炖汤调养,配合掌心搓...[详细]
2025-05-08 16:54
鸳鸯的作用以及功能是什么
鸳鸯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养血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症状。1、滋补肝肾:鸳鸯的滋补肝肾作用主要源于其富含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够有效改善肝肾虚弱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肝肾不足...[详细]
2025-05-08 16:52
思虑过度会伤害哪个器官
思虑过度会伤害哪个器官
思虑过度主要损伤脾脏,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统血,长期思虑会导致脾虚气滞,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症状。1、脾脏损伤:中医理论中"思伤脾",过度思考使气机郁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虚时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出现面色萎黄、大便溏稀。调理可选用归...[详细]
2025-05-08 16:5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