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锋,成都吴海锋中医诊所负责人,吴氏火神派创始人。师承国医大师吕景山,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临床擅用附子重剂治大病,人称“吴附子”。出版医著《中医扶阳传人吴附子100医案》、《复方治大病》、《吴氏膏方验案》三部,发表大量医学论文。
一、清空大脑固化内存,建立火神派扶阳思想
摒弃脑子里固化的传统思维,全盘接受火神派扶阳思想。由于诸多历史原因,现在西医西药有独霸天下之势。而中医科班教学似 有些僵化机械、因循守旧。沿用传统思维培育出来的中医人才,或被西化,或使中医临床陷入了慢病用中药,养生用中药的尴尬局面。要使现代中医冲出重围,我们中医人必须穿上扶阳这件战袍,身体里注入火神派战无不胜的新鲜血液,才能使中医在守正创新这条路 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光明。
二、学好理论,做好临床
认真学好火神派宗师郑钦安三部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 《伤寒恒论》的同时,还要潜心研究后世的火神派著名传人之经验,如卢铸之、吴佩衡、范中林、 田鹤鸣、祝味菊、唐步祺等,特别是从学习前辈医案入手,更能事半功倍。同时,对火神派高频率使用方药要了如指掌,对火神派经典医案的理法方药要烂熟于心,甚至 要“深入骨髓”。
三、认真掌握火神派脉舌辨识三步法
①脉诊三步法,第一步,轻取重取候浮沉(辨表里);第二步, 调呼吸数至数(辨寒热);第三步,寸关尺候脉体(辨病位病性)。
②舌诊三步法,第一步,看舌质的老嫩胖瘦(辨别虚实寒热及 正气之盛衰);第二步,看舌苔厚薄(判别病邪之进退);第三步, 看舌下脉络(辨清气血流通之情况)。 注意:观察舌体时,伸舌必须自然放松。
四、准确辨识阳虚及隐性阳虚,阳虚早期即扶阳,是增加和保障 疗效的关键
三、阳虚症识别法。
(一)典型阳虚。
1.声低息短,少气懒言,目暝踡卧,身重畏寒;2.不耐劳累,稍劳即汗;3.咯痰清稀或呕吐清涎,鼻涕清稀如水;4.面白、面苍、面黧黑、面虚浮,面萎黄,俱见少华不荣;5.舌青、舌瘀、舌胖,舌淡,苔白或黑或黄或厚,俱见舌面润滑或满口津夜;6.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7.女子经少色淡,白带清淡而冷,不臭不黏;8.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喜食辛辣煎炒之物;9.小便清长,大便溏软或烂;10.脉微或浮大而空,或沉而涩,无力,细,皆无神;11.身体臃肿,身有臭味;12.长期饮茶,喜冷饮冰冻之物。
(二)隐性阳虚。
1.妇女胎产频繁;2.男女早婚;3.长期身处空调环境;4.长期吃清热药物;5.长期锻炼或劳动汗出过多;6.长期身处潮湿环境;7.长期嗜食生冷;8.先天体弱;9.长期易感冒;10.长期腹泻;11.长期舌淡或胖或暗;12.长期苔厚;13.长期舌络紫暗;14.长期脉沉或细或涩或紧;15.纵欲过度或年轻手淫;16.长期失眠或精神抑郁;17.长期懒惰不运动;18.长期放疗化疗;19.长期输液;20.长期吃滋腻之品。隐性阳虚症状繁多,以上只是举例而矣,临证时又当灵活斟酌取舍。
简言之,突出一个“神 ”字,凡是“起居、动静、言语、舌象、 脉息、面色,一切无神”, 即以阳虚论。
总结之,典型阳虚固然一见便知,隐性阳虚我们也要见微知著,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