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过缓可通过中医调理气血、温阳通脉改善,常用方法包括艾灸膻中穴、内关穴补益心气,服用炙甘草汤加减温通心阳,配合八段锦导引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心阳不足型心动过缓可艾灸膻中穴、内关穴、心俞穴。膻中穴为气会,艾条悬灸10分钟能振奋胸中阳气;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每日温和灸15分钟可改善窦房结功能;心俞穴直接调节心脏功能,隔姜灸每周3次。注意艾灸后饮用桂圆红枣茶巩固疗效,阴虚火旺者慎用。
基础方选用伤寒论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2g、桂枝9g、人参6g、阿胶9g烊化、麦冬15g,阳虚甚者加附子6g先煎。痰湿阻滞型合用瓜蒌薤白半夏汤,血瘀型加丹参30g、川芎10g。煎药时需文火久煎1小时以上,附子需先煎30分钟去毒性。
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摇头摆尾去心火"两式每日练习20分钟,配合逆腹式呼吸。太极拳云手动作配合意念导引,想象气血从劳宫穴流向心脏。练习时保持心率在90次/分以下,避免过度耗气,晨练前含服3片红参增强心阳。
当归生姜羊肉汤选用羊心200g、当归15g、老姜30g炖煮2小时,每周食用2次。心悸明显者用龙眼肉30g、酸枣仁15g、粳米100g煮粥,临睡前温服。忌食绿豆、苦瓜等寒凉食物,可适量饮用肉桂山楂茶肉桂3g、山楂10g沸水冲泡。
每日晨起按摩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3分钟,配合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点压。夜间睡前按揉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100次引火归元。突发心动过缓时可强力掐按人中穴,配合檀香精油按摩心前区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调理期间需监测晨起静息心率,若持续低于40次/分或出现晕厥需立即就医。日常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冬季注意心前区保暖。推荐食用山药、樱桃、石榴等补心气食物,配合快走、瑜伽等温和运动,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50%范围内。睡眠采用头高脚低位,枕头抬高15厘米减轻心脏负荷。长期调理者可每年三伏天进行督脉灸强化阳气,选用大椎穴至至阳穴段隔姜灸,每次灸3壮,连续3年效果显著。
2021-03-08
2021-03-08
2021-03-08
2021-03-08
2021-03-08
2021-03-08
2021-03-08
2021-03-08
2021-03-08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