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多因湿热下注、脾虚湿盛或肾气不足导致,常用方剂有完带汤、易黄汤、止带方、清带汤、内补丸等。
针对脾虚湿盛型带下,症见白带量多质稀。白术、山药健脾燥湿,车前子利水渗湿,配伍柴胡、陈皮疏肝理气。可加芡实增强收涩之力,兼腰酸者配杜仲。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用7天。
主治湿热型黄带,见粘稠异味。黄柏、栀子清热燥湿,车前子导湿热下行,配伍椿皮止带。热重加蒲公英,阴痒配苦参外洗。煎服时忌食辛辣,服药期间避免性生活。
适用于各类带下量多症。茯苓、泽泻利水渗湿,金樱子、海螵蛸固涩止带。寒湿型加炮姜,肾虚型配菟丝子。可制成丸剂长期调理,配合艾灸带脉穴增强疗效。
专治赤白带下,侧重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抗菌消炎,生地榆凉血止血。出血多者加仙鹤草,伴腹痛用延胡索。药液温度需控制在40℃以下,避免刺激黏膜。
针对肾阳虚型带下清冷。鹿角霜、肉桂温补肾阳,桑螵蛸收涩固精。可加入紫河车粉增强温补作用,晨起空腹服用最佳。需配合腰部保暖,避免生冷饮食。
日常宜食山药粥、芡实莲子汤健脾,忌肥甘厚味。练习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每晚温水坐浴15分钟。带下病反复发作需检查宫颈TCT,排除器质性病变。治疗期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使用碱性洗剂破坏菌群平衡。体质调理需坚持3个月经周期,经期暂停用药。
2020-04-02
2020-04-02
2020-04-02
2020-04-01
2020-04-01
2020-04-01
2020-04-01
2020-04-01
2020-04-01
20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