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是柑橘类果皮经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陈化而成的中药材,制作过程包括选果、剥皮、翻晒、储存四个关键步骤。
制作陈皮需选用成熟度高的茶枝柑、新会柑等特定柑橘品种,果皮需厚实无破损。采摘后需用清水洗净表面污垢,传统方法会使用特制刀具沿果蒂呈三瓣状剥皮,保持果皮完整。新鲜果皮需在24小时内进入下一工序,避免果皮氧化变质影响品质。
剥下的果皮需在竹筛上均匀铺开,置于阳光充足且通风处晾晒。前3天需每天翻动3-4次,使双面均匀脱水。日晒温度控制在35℃以下,避免暴晒导致挥发油流失。当果皮含水量降至30%左右时转入阴凉处缓干,此阶段持续约7天。
半干燥的果皮需进行二次定型晒制,此时将果皮内层朝上平铺,用重物压平防止卷曲。每天早晚各翻晒2小时,持续5-7天至果皮完全干燥。专业作坊会采用控温烘干房辅助干燥,温度严格控制在40-45℃之间,保留有效成分。
干燥后的陈皮需置于陶罐或杉木箱中储存,环境要求湿度≤65%、温度20-25℃。前3年每年需取出复晒1-2次,3年后每年翻检1次。正宗新会陈皮需陈化3年以上,10年陈皮表面会形成棕红色油室,挥发油含量可达3.5%。
根据陈化年限分为柑皮1年、陈皮3年、老陈皮10年。优质陈皮需经过人工筛选,剔除霉变品,按完整度分级。部分精制陈皮会进行切丝、打粉等再加工,传统工艺禁止使用硫磺熏蒸,保持天然性状。
日常使用陈皮可搭配赤小豆薏米煮水祛湿,与老白茶同泡制作养生茶饮,或与瘦肉炖汤健脾。储存时需注意防潮防蛀,定期检查。三年以上陈皮含有丰富的川陈皮素、橙皮苷等活性成分,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均有调理作用,但阴虚火旺者应控制用量。制作过程中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使用化学添加剂是保证药效的关键。
2025-05-01
2025-05-01
2025-05-01
2025-05-01
2025-05-01
2025-05-01
2025-05-01
2025-05-01
2025-05-01
202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