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适量服用茯苓一般无副作用,但过量或体质不适可能引发消化不良、电解质紊乱、过敏反应、肝肾负担及药物相互作用。
茯苓含大量膳食纤维,过量服用可能阻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腹胀、腹泻。中医建议每日用量不超过15克,可与白术、山药配伍健脾。出现症状时停用,用炒麦芽10克泡水代茶饮缓解。
茯苓利尿作用较强,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造成低钾血症。表现为乏力、心悸,需监测血钾水平。配伍黄芪20克可平衡水液代谢,日常可食用香蕉、菠菜补钾。
少数人对茯苓多糖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红疹。首次使用建议煎煮后小剂量测试,过敏体质者慎用。急性过敏可用地肤子、白鲜皮各10克煎汤外洗。
慢性肝肾疾病患者代谢能力下降,长期服用可能蓄积毒性。建议减半用量,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可改用茯苓皮6克代茶,搭配枸杞15克保护肝肾。
茯苓可能增强利尿剂、降压药效果,与抗凝药同用增加出血风险。服用西药者需间隔2小时,糖尿病患者注意茯苓多糖可能影响血糖。
日常使用茯苓建议隔日服用,搭配粳米50克煮粥可健脾渗湿。运动方面推荐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增强运化功能。阴虚火旺者可用茯苓10克配麦冬5克制膏,孕妇及婴幼儿需中医师指导用药。储存时注意防潮霉变,发霉茯苓含黄曲霉素务必丢弃。
2022-02-23
2022-02-23
2022-02-23
2022-02-23
2022-02-23
2022-02-23
2022-02-23
2022-02-23
2022-02-22
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