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不宜天天进行,需根据体质、病症和灸法调整频率,过度艾灸可能导致上火或耗气伤阴。
阳虚体质者初期可连续艾灸5-7天助阳,阴虚体质每周2-3次为宜。气郁血瘀者采用隔姜灸可每日1次,但需配合太冲穴疏肝。湿热体质频繁艾灸易加重症状,建议每周1次配合拔罐。
急性疼痛如寒湿腰痛可每日灸阿是穴,慢性病如宫寒需间隔2天施灸。面瘫恢复期需每日灸颊车穴,但不超过10分钟。术后气虚者采用悬灸,隔日1次为佳。
直接灸每穴3-5壮且需间隔3天,温和灸可每日15分钟。瘢痕灸同一部位每月1次,雷火灸每周2次。麦粒灸每日限3穴,每穴3壮。
三伏天连续灸40天需配合涌泉穴引火下行,冬季隔日灸命门穴。梅雨季每日灸足三里易生湿,春秋季每周3次为宜。
儿童保健灸每周1次,每次5分钟。老人阳虚可隔日灸关元穴,孕妇禁灸腰骶部。更年期女性灸三阴交需间隔2天。
艾灸后宜饮用乌梅冰糖水滋阴,避免寒凉饮食。配合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导引灸火。施灸部位24小时内避水,阴虚者可搓涌泉穴防上火。慢性病患者建议记录灸后反应,如出现口干、失眠需调整穴位配伍。冬季艾灸后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可增强温补效果,夏季灸后绿豆汤可清解火气。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