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百科 > 正文

自制陈皮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 2025-05-26 14:5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自制陈皮可通过选材、清洗、剥皮、晾晒、储存五个步骤完成。优质陈皮需选用新鲜柑橘类果皮,经过反复晾晒与陈化,使药性逐渐温和。

自制陈皮制作方法

1、选材:

制作陈皮首选茶枝柑、新会柑等柑橘类成熟果实,果皮厚实且油室饱满者为佳。采摘时间以霜降后为理想,此时果皮中挥发油与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避免使用打过农药或表皮有霉斑的果实,药性会受影响。

2、清洗:

用软毛刷在流动清水下轻刷果皮表面,去除蜡质与灰尘。可加入少量面粉揉搓吸附杂质,切忌使用洗涤剂。清洗后需用厨房纸吸干水分,保持果皮表面干燥无积水。

3、剥皮:

自制陈皮制作方法

用三刀法将果皮均匀分成三瓣剥离,保留果蒂处连接。剥皮时注意力度,确保内皮白色橘络完整附着。破损的果皮会导致有效成分流失,影响后期陈化效果。

4、晾晒:

将果皮内面朝上平铺于竹筛,置于通风阴凉处自然干燥。前3天需每日翻面,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油室破裂。待果皮卷曲变硬后移至阳光下短时曝晒,此过程需重复3-4次。

5、储存:

晒干的陈皮需放入陶罐或棉布袋中,置于干燥避光处陈化。每年梅雨季节后需取出复晒,持续3年以上药效更佳。储存期间定期检查,发现霉变需立即剔除。

自制陈皮制作方法

自制陈皮需注意环境湿度控制在65%以下,可放置生石灰包防潮。日常可用于泡制陈皮普洱茶、煲制老火汤或制作蜜饯。三年以上陈皮理气健脾效果显著,但阴虚火旺者应慎用。若发现虫蛀需用花椒纱布包裹驱虫,不可暴晒或冷冻处理。优质陈皮随时间推移会呈现棕红色泽与特殊香气,储存过程需耐心等待自然转化。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如何自制养生陈皮?陈皮的制作方法
如何自制养生陈皮?陈皮的制作方法
如何自制养生陈皮?橙皮风干或干燥,加工后成为药用陈皮。众所周知,陈皮有助于消化、健脾胃、止咳止痰的作用;许多家庭也晒干橙皮来泡茶养生。然而,橘皮很常见,陈皮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的。那么,新鲜的橘皮和陈皮有同样的效果吗?研究表明,陈皮含有陈皮素、柠檬苦素、柠檬醛等。,能温胃散寒,理气...[详细]
发布于 2023-01-12

最新推荐

多晒太阳对咳嗽有效吗
多晒太阳对咳嗽有效吗
多晒太阳对咳嗽一般没有直接治疗效果,但适度晒太阳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可能间接缓解咳嗽症状。咳嗽通常由呼吸道感染、过敏、慢性炎症等因素引起,需针对病因治疗。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皮肤...[详细]
2025-09-17 17:00
哪八种人不宜吃紫苏 紫苏什么人不宜吃
哪八种人不宜吃紫苏 紫苏什么人不宜吃
紫苏性温味辛,阴虚体质、气虚多汗、风热感冒、湿热内蕴、孕妇、婴幼儿、过敏体质及术后恢复期人群不宜食用。紫苏叶含挥发油成分,可能刺激胃肠黏膜或诱发过敏反应,特定人群食用后易出现口...[详细]
2025-09-17 14:36
血压低喝什么中药好
血压低喝什么中药好
血压低可以遵医嘱使用生脉饮、补中益气汤、归脾汤、黄芪建中汤、十全大补汤等中药方剂调理。低血压可能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心脾两虚等因素有关,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选择合适方药,避...[详细]
2025-09-17 14:00
川贝柠檬膏喝了会上火吗
川贝柠檬膏喝了会上火吗
川贝柠檬膏一般不会引起上火,但体质偏热者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出现轻微燥热感。川贝柠檬膏由川贝母、柠檬、冰糖等制成,具有润肺止咳、生津化痰的功效,适合阴虚燥咳人群。川贝母性微寒,能清...[详细]
2025-09-17 12:12
多吃芋头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多吃芋头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适量吃芋头有助于补充营养和促进消化,但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胃肠不适或影响血糖。芋头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钾、维生素C等成分,对健康有多重益处,但需注意食用方式和特殊人群限制。1、补充...[详细]
2025-09-17 11:36
哪八种人不宜吃紫苏 四种人不宜吃紫苏
哪八种人不宜吃紫苏 四种人不宜吃紫苏
紫苏性温味辛,阴虚内热者、气虚多汗者、风热感冒者、过敏体质者不宜食用。紫苏叶含有挥发油成分,可能刺激胃肠黏膜,胃肠功能虚弱者慎用;孕妇过量食用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婴幼儿消化系统未...[详细]
2025-09-17 09:12
血压低吃什么中药有效
血压低吃什么中药有效
血压低可以遵医嘱使用生脉饮、补中益气丸、归脾丸、黄芪精口服液、参苓白术散等中药调理。低血压可能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心脾两虚等因素有关,建议在医生辨证后选择合适药物,避免自行用...[详细]
2025-09-17 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