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减退可能由脾胃虚弱、情绪压力、外感邪气、药物副作用、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当消化系统功能失调时,便会出现不思饮食的症状。
长期饮食不节或过度劳累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运化无力。这类人群多伴有面色萎黄、大便溏稀、舌淡苔白等表现。可通过艾灸足三里、服用四君子汤等健脾方剂调理,日常建议用山药、茯苓、薏苡仁等药食同源食材熬粥。
肝气郁结会横逆犯胃,中医称为“木克土”。焦虑抑郁等情志问题常见脘腹胀闷、嗳气频作,舌边偏红。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可疏肝和胃,配合按压太冲穴、膻中穴,适当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
暑湿或寒邪侵袭时,机体正气集中于抗邪,会出现暂时性食欲下降。夏季常见舌苔厚腻、头身困重,冬季多伴畏寒鼻塞。藿香正气散适用于暑湿困脾,生姜红糖水可驱散风寒,待邪气消退后食欲自然恢复。
部分抗生素、降糖药、抗抑郁药会抑制胃肠蠕动。长期服用这类药物者可能出现口苦、便秘等副作用。建议咨询主治医师调整用药方案,同时用陈皮、山楂等代茶饮缓解不适,避免空腹服药。
胃炎、甲减、糖尿病等疾病会干扰消化功能。胃病患者多伴反酸烧心,内分泌疾病常合并体重异常变化。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慢性胃炎可用香砂六君子汤,配合耳穴贴压胃、脾等反射区。
日常可进行摩腹养生:掌心顺时针按摩腹部36次,逆时针24次,配合深缓呼吸。饮食遵循“早饱午好晚少”原则,避免生冷油腻。推荐黄芪山药鸡汤、砂仁鲫鱼汤等药膳,餐前半小时饮用山楂麦芽饮开胃。持续两周无改善或伴随明显消瘦时,建议进行胃镜、甲状腺功能等检查。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