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精神紧张者、颈椎病患者、贫血或低血压人群以及内耳疾病患者。眩晕症是以头晕目眩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能由前庭系统功能障碍、脑血管病变或全身性疾病引发。
随着年龄增长,前庭器官退行性改变、脑血管硬化概率增加,易引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或后循环缺血。这类患者常伴随耳鸣耳闷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强力定眩片、眩晕宁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日常应避免快速转头动作,起床时动作宜缓慢。
焦虑抑郁状态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诱发心因性眩晕。这类人群多伴有心悸出汗症状,可通过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等疏肝解郁类药物调理,配合八段锦等舒缓运动调节身心平衡。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会因骨赘压迫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颈性眩晕。典型表现为转头时突发眩晕,可能伴随颈肩僵硬。可选用颈复康颗粒、根痛平颗粒等活血通络药物,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睡眠时建议使用颈椎保健枕。
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时,脑部供氧不足易致眩晕发作,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症状多与体位变化相关,可能伴随面色苍白。生血宁片、益气维血胶囊等补血制剂可改善症状,日常需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
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耳源性疾病直接损伤平衡感受器,引发旋转性眩晕伴恶心呕吐。急性期可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控制症状,后期配合银杏叶提取物片促进前庭功能代偿。发病期间需低盐饮食,限制咖啡因摄入。
眩晕症患者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发作期采取半卧位休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食用天麻炖鱼头、山药粥等药膳。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进行前庭康复训练时需循序渐进。若出现持续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脑血管意外等急重症。
2022-01-31
2022-01-31
2022-01-31
2022-01-31
2022-01-31
2022-01-31
2022-01-31
2022-01-31
2022-01-31
202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