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或过量使用部分中药可能导致肝损伤,常见的有何首乌、雷公藤、土三七、苍耳子、黄药子等。这些药物可能通过直接毒性或代谢异常影响肝功能,使用时应严格遵医嘱并监测肝酶指标。
何首乌含蒽醌类成分,未经炮制的生何首乌可能引起肝细胞损伤,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临床报道显示部分人群服用何首乌制剂后出现药物性肝炎,建议使用制何首乌并控制剂量。
雷公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但所含雷公藤甲素等成分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和胆汁淤积。使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需定期检查肝功能,避免与酒类同服。
土三七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长期服用可能引发肝窦阻塞综合征,表现为肝区疼痛、腹水等症状。该损伤具有隐匿性,发现时往往已形成不可逆肝纤维化。
苍耳子中的苍术苷等成分可能干扰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大剂量使用会导致急性肝损伤。民间偏方常用其治疗鼻炎,但超量使用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中毒反应。
黄药子含有薯蓣皂苷等肝毒性成分,临床可见其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案例。该药常用于甲状腺疾病治疗,使用期间应避免与肝酶诱导剂联用。
服用上述中药期间建议每月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立即停药就医。日常可搭配枸杞、菊花等保肝食材,避免饮酒及高脂饮食。肝病患者使用中药前需经中医师辨证,不可自行配伍用药。中药引起的肝损伤多为剂量依赖性,严格遵循医嘱可显著降低风险。
2025-06-20
2025-06-20
2025-06-20
2025-06-20
2025-06-20
2025-06-20
2025-06-20
2025-06-20
2025-06-20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