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热可能由阴虚火旺、肝郁化火、外感热邪、气血不足、痰湿内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滋阴降火、疏肝解郁、清热解表、补益气血、化痰祛湿等方式治疗。

阴虚火旺多因久病耗伤阴液或房劳过度导致,表现为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等症状。治疗需以滋阴为主,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中成药。日常可食用银耳、百合、桑葚等滋阴食材,避免辛辣燥热食物。
长期情绪不畅致使肝气郁结化火,常见胸胁胀痛、口苦咽干、易怒等症状。治疗宜疏肝清热,可用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丸、柴胡疏肝散等方剂。配合玫瑰花、菊花代茶饮,保持情绪舒畅尤为重要。
暑热或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可突发高热、头痛口渴、面赤脉数。治疗需清热解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等成药均可选用。发病期间宜多饮绿豆汤、梨汁,保持环境通风凉爽。

劳倦过度或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多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伴虚热。宜用归脾丸、八珍颗粒、生脉饮等补益气血。食疗可选用山药粥、红枣枸杞茶,配合适度太极拳锻炼。
过食肥甘或脾失健运形成痰湿郁而化热,症状多见胸闷脘痞、身热不扬、苔腻。治疗需化痰清热,可选温胆汤、二陈丸、清气化痰丸等方药。饮食宜清淡,适量食用薏苡仁、冬瓜等利湿食材。

烦热患者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宜选择清热生津的莲藕、荸荠、西瓜等时令果蔬,忌食羊肉、辣椒等温燥之品。可练习八段锦、六字诀等传统养生功法调节气机,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辨证施治。夏季可常备乌梅汤、酸梅汤等传统消暑饮品,避免直接空调冷风直吹。
2022-02-16
2022-02-16
2022-02-16
2022-02-16
2022-02-16
2022-02-16
2022-02-16
2022-02-16
2022-02-16
202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