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是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适量使用可缓解痰湿咳嗽,但过量可能刺激胃肠黏膜。
白芥子含芥子油苷成分,水解后生成异硫氰酸酯类物质,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排痰。中医常用于寒痰咳嗽、胸闷气喘,常与苏子、莱菔子配伍组成三子养亲汤。需注意阴虚燥咳者禁用。
白芥子性温归肺经,外敷可改善寒性关节疼痛。将白芥子研末与生姜汁调敷穴位,能缓解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僵硬。皮肤敏感者可能出现红斑灼热感,敷贴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
白芥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含有的硫代葡萄糖苷分解产物可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但达不到治疗浓度,不能替代抗生素使用。
白芥子所含芥子油对胃肠黏膜有较强刺激性,过量服用会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炎、胃溃疡患者应避免内服,外用也需控制剂量,出现皮肤灼痛应立即停用。
白芥子中的硫苷类物质可能干扰甲状腺对碘的摄取,长期大量食用可能诱发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需谨慎使用,正常人群短期少量食用通常无显著影响。
使用白芥子时应控制每日摄入量不超过3克,阴虚火旺体质者慎用。外敷出现皮肤过敏需立即清洗,孕妇禁用含白芥子的穴位贴敷。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避免与温热性药物同用加重燥热症状。日常保存需防潮防霉变,发霉变质的白芥子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