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与白芍均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的干燥根,但二者在功效和应用上存在明显差异。赤芍偏于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临床需根据证型选择使用。
赤芍为野生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主产于内蒙古、东北等地,采挖后直接晒干。白芍为栽培芍药的根,主产于浙江、安徽等地,需经沸水煮后去皮晒干。炮制方法的不同导致赤芍保留更多活性成分,白芍则经过减毒处理。
赤芍外表皮棕褐色,断面呈粉白色或淡红色,质地坚实,气味微苦。白芍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断面角质样,质地坚硬,味微苦而酸。二者横切面显微结构显示,赤芍木栓层较厚,白芍形成层环更明显。
赤芍含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白芍除芍药苷外,还含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等,其总苷含量高于赤芍,镇静镇痛效果更显著。现代研究表明,赤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更强。
赤芍善清血分实热,适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等症,常与丹皮配伍。白芍侧重肝脾调养,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四肢挛痛等,多与当归、熟地同用。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使用白芍,而犀角地黄汤选用赤芍。
赤芍性寒,血寒经闭者慎用,过量可能引起腹泻。白芍酸敛,表证未解者不宜单独使用,与藜芦存在配伍禁忌。孕妇使用白芍需配伍得当,赤芍妊娠期使用更需谨慎,二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辨证应用。
日常使用需注意:赤芍适合实热证人群,可配伍金银花泡水代茶饮;白芍适宜肝郁血虚者,可与玫瑰花协同冲泡。二者均不宜长期单独服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搭配使用。煎煮时赤芍宜后下,白芍可久煎,避免使用铁器煎药以免影响药效。储存时需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