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与白芍均为常用中药材,二者虽同属芍药科植物,但在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及适用人群上存在明显差异。赤芍偏于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临床需根据具体证型辨证选用。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采挖后直接晒干入药,表皮呈棕红色。白芍则为芍药栽培品种的根,经沸水煮透后去皮晒干,表皮色白。二者加工方式不同导致药性分化,赤芍保留更多苦寒之性,白芍经炮制后转为微寒。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效。白芍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以养血敛阴、柔肝缓急见长。二者虽均入肝经,但赤芍侧重清肝火、化瘀血,白芍偏重养肝血、平肝阳。
赤芍适用于热入营血证,如温病发斑、吐血衄血,或跌打损伤、痛经闭经等瘀血阻滞病症。白芍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等营血亏虚证,以及胁痛、腹痛等肝脾不和症状。二者配伍可增强活血养血之效,如四物汤中即与当归、川芎同用。
赤芍苦寒较甚,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白芍酸收敛邪,外感表证未解或内有实邪者不宜。二者均不宜与藜芦同用,存在十八反配伍禁忌。
现代研究表明赤芍含芍药苷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血栓作用,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白芍含芍药内酯类物质,对平滑肌痉挛有解痉效果,多用于妇科病及消化系统疾病。二者提取物在抗肿瘤、保肝等领域均有研究价值。
使用赤芍或白芍前应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血瘀证可选用赤芍配伍丹参、红花等活血药,血虚证宜用白芍配合熟地黄、当归等补血药。日常养生中,赤芍可代茶饮用于瘀血体质者,白芍适合与枸杞泡水调理肝血不足。注意二者均属药材,长期使用需遵医嘱,避免自行大剂量服用。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