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热点聚焦 > 前沿资讯 > 正文

为什么要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如何有序扩大?

发布时间: 2022-07-11 13:2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4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了《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计划》(以下简称本计划)。

该计划决定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从试点逐步向表面转变。在第一批试点省、出口医院的基础上,继续根据重点疾病选择医院,根据需要选择区域,坚持医院合作设,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扩大重点疾病覆盖范围,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优质医疗资源出口储备。2022年,进一步扩大建设范围,完成国家规划布局,努力覆盖各省。

那么,为什么要进一步扩大呢?如何有序扩大?国家将给予哪些政策支持?最终会实现什么目标?我在这里和你谈谈。

为什么要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如何有序扩大?

为何要进一步扩大?

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提出依托现有机构,建设一批引领国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级医学中心,建设一批区域医学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带动医疗服务区域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

2017年2月6日,《十三五国家医疗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设布,决定启动国家医疗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的规划设置。

根据该计划,这两个中心分为两步。2019年,完成神经、呼吸和创伤专业和儿科、心血管、肿瘤、神经、呼吸和创伤专业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2020年,完成了国家妇产、骨科、传染病、口腔、精神医学中心和妇产、骨科、传染病、老年医学、口腔、精神医学中心的设立。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在医疗、教学、研究、预防、管理方面处于领先水平的综合医院,设立和建设一个综合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根据覆盖面积和人口分布,原则上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地区,各地区选择医疗、教学、研究、预防、管理领先医院,根据肿瘤、心血管、妇产、儿童、传染病、口腔、精神等专业设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但是,当前仍然有不少地方,特别是医疗资源较为薄弱的中西部省份,患者就医流出多的现象仍较突出,群众就近享有公平、优质、方便医疗服务的美好期盼与优质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

为此,国家决定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张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省内严重疾病的实现。

为什么要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如何有序扩大?

如何有序扩大?

根据本计划,将从医疗资源丰富地区选择69家综合专科医院和20家中医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向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输出优质医疗资源。

具体来说,一是扩大覆盖省份。2021年,在第一批8个试点省份的基础上,加强西南、西北、华北、中部地区布局,扩大参与省份,增加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广西、广西、海南、重庆、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12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本覆盖患者输出大省和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省。2022年,进一步扩大建设范围,完成全国规划布局,努力覆盖各省。

二是扩大重点疾病的覆盖范围。重点建设肿瘤、神经、心血管、儿科、呼吸、创伤、妇产、骨科、传染病、口腔、眼科、精神卫生等专业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第三,加强能力建设。坚持地方政府建设、出口医院、依靠医院合作,地方政府和出口医院通过双向选择、自愿合作,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为主要原则,举办独立医疗机构,依托当地现有医疗资源,引进出口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授权出口医院调度依靠医院人员、财务、物资等相关资源,尽快达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标准。

出口医院承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营管理的主要责任,负责出口人才、技术、品牌和管理,提高区域医疗水平,重点提高医疗人才队伍水平。省政府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和建设负全面责任,落实土地、规划等建设条件,减少相关费用,确保建设资金不留差距,不增加新的债务风险,大力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训等后续发展事项。建设资金主要由地方政府筹集,中央预算投资补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

为什么要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如何有序扩大?

国家将给予哪些政策支持?

按照计划,国家将给予两方面的支持。

一是加强改革配套设施。提出六项措施:

完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出口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理事会制度,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建立符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特点的人员工资制度。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人员编制应当在总量内进行动态调整,享有充分的就业自主权,按照规定设立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组织高级职称评审。赋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足够的薪酬分配自主权。建立以岗位价值为主的薪酬结构,加强长期激励措施,逐步推进岗位薪酬制度、目标年薪制度和协议薪酬制度。

建立和完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补偿机制。地方政府增加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投资,支持重点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训,建立参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资金保障机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服务价格按照各省规定的管理权限进行本地化管理。对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重点发展的优势学科和优势项目,优先选择价格调整项目,确定收费标准。实施适应优质医疗资源扩张和区域平衡布局的医疗保险政策,推进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按疾病分数支付费用(DIP)、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DRG)等改革。

完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新医疗技术机制的应用。鼓励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开展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充分发挥重点部门的优势,依法申请临时进口少量临床急需药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程序符合要求的申请。

建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自我可持续发展机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进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净收入可独立决定用于医院发展,对人员做出突出贡献,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额,但不受总额限制,不纳入总基础。

建立出口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生成机制。鼓励出口医院根据医疗资源出口,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培养和出口高水平医疗人才和学科领导,适当增加相关出口医院的人才安置指标。资源承担地政府支持出口医院派出的医务人员安置、住房、配偶搬迁、子女入学、奖励补贴,确保出口医院派出人员的工资,鼓励出口医院派出人员的工资水平合理高于单位同等条件下人员的平均水平。

为什么要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如何有序扩大?

二是完善实施保障。提出三项措施:

完善专项协调,振兴优质资源。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委员会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资源出口地政府和试点地区参与了资源出口,加强了建设工作的整体协调。省级政府应当成立协调小组,在省级权限内实施相关政策,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理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资产所有权关系,促进有条件出口医院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施人、财、物一体化或部分一体化管理,建立跨省医院同质化均衡发展模式,形成国家高水平医疗集团,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体系长期稳定扎根。

增加建设投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委员会、国家中医药局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纳入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计划,将合格建设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数据库、项目业务住房建设、医疗设备采购、信息和科研平台建设,年度安排中央预算投资支持。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增加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基本建设、设备配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训的长期投资。

加强跟踪和有效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应当对合作共同建设协议的实施和建设成果进行全面监督。定期评估和通知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减少重点疾病转移、疑难疾病诊断和治疗、医疗技术改进、医疗服务辐射等工作绩效。国家将采访有关地方和出口医院,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对仍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实行退出机制。

最终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该计划的目标是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全国规划布局,努力建设覆盖全国各省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到十四五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在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地区建设一批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高水平人才培训基地和高水平科研创新转型平台,培育一批品牌优势明显,跨区域提供高水平服务医疗集团,建设一批基于高水平医院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合作平台形成了一批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的专业联盟。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重点疾病治疗水平与国家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优质医疗资源扩张和区域平衡布局取得显著成全国重点疾病跨省、跨区域医疗大幅减少。

更多健康资讯请点击医药头条,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国家卫健委消息 国家将支持各地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国家卫健委消息 国家将支持各地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国家卫健委消息,“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支持各地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尽可能减少异地就医。今年年底前将基本完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规划布局,启动相关项目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将聚焦重点病种和专科,按照“省市共建、网格布局、均衡配置”的工作思...[详细]
发布于 2022-09-27

最新推荐

郑州绿城儿童医院:暑期精准解码青少年心理,用专业疗愈心灵
暑期网络成瘾、厌学、焦虑症、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强迫症、社交障碍、假期综合征、情绪障碍、睡眠障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心理疾病困扰?不是所谓的“脆弱”,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学习因素、数字化生活都可能是影响因素,而随着孩子和家长们的心理...[详细]
2025-07-25 17:18
冬病夏治·药王传中医医院开展三伏义诊活动
冬病夏治·药王传中医医院开展三伏义诊活动
为弘扬中医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推广“冬病夏治”理念,让广大居民了解并受益于传统中医养生疗法,药王传中医医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于7月19日开展了三伏义诊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为居民提供全面、专业的健康咨询和优质的诊疗服务,助力居民提升健康水平。...[详细]
2025-07-25 15:31
徐州市公路中心工会夏日慰问:全景医学徐州中心守护道工健康
徐州市公路中心工会夏日慰问:全景医学徐州中心守护道工健康
近日,徐州市公路中心工会举办了“关爱道工,夏日安康”慰问活动。徐州市公路中心、各公路管理站、金环公司工会主席、委员及一线养护工代表齐聚一堂,通过健康讲座、义诊服务、发放慰问品等方式,将关爱传递给一线养护职工。活动现场,徐州市公路中心工会主席...[详细]
2025-07-25 13:58
十年铸“睛”——西宁爱尔眼科扎根高原守护30万双眼睛的光明答卷
十年铸“睛”——西宁爱尔眼科扎根高原守护30万双眼睛的光明答卷
海拔2261米的西宁,紫外线强度超平原3倍。在这里,白内障、翼状胬肉发病率常年高居全国前列。10年前,一家民营专科医院的选择是——以其专业的医疗技术、持续的公益投入和前瞻性的区域发展规划,提升青海眼健康服务的整体水平,为高原人民守护光明贡献...[详细]
2025-07-25 11:28
2025健康管理新革命:告别有病治病,这5样让你主动掌控生命
2025健康管理新革命:告别有病治病,这5样让你主动掌控生命
现代医学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从有病治病向主动健康管理转变。这不仅仅是观念更新,更是对生命质量追求的升华。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的健康标准涵盖了15个维度,包括免疫力、代谢功能、认知能力、心血管健康、睡眠质量等多个层面。然而,现代人面临的健...[详细]
2025-07-25 09:12
从“苦夏”到“补夏”:三伏天吃对、睡对、动对,把身体调成“修复模式”
从“苦夏”到“补夏”:三伏天吃对、睡对、动对,把身体调成“修复模式”
“冬养三九,夏养三伏”,这句流传千年的养生谚语,道出了季节与健康的密切关联。7月20日,2025年三伏天正式拉开帷幕。与近十年多数年份40天的“超长待机”不同,今年三伏天为30天的“精简版”,却因“近十年最晚入伏”的特点,被农谚“晚入伏热死...[详细]
2025-07-24 17:53
医奇抗之峰伤痛酊:中医药创新破局肌腱炎治疗难题,开启精准修复新时代
医奇抗之峰伤痛酊:中医药创新破局肌腱炎治疗难题,开启精准修复新时代
在运动损伤与职业劳损高发的现代社会,肌腱炎已成为困扰数亿人的“隐形流行病”。传统疗法因疗程长、易复发等问题饱受诟病,而一款融合传统中药智慧与现代制药工艺的创新药物——医奇抗之峰伤痛酊,正以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开辟新路径,成为职业运...[详细]
2025-07-24 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