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气管插管需注意保持气道通畅、评估插管指征、准备器械药物、规范操作步骤及监测生命体征。该操作主要用于呼吸衰竭、气道梗阻等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操作前需快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确认存在气管插管指征。清除口腔异物并采用头后仰位开放气道,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道暂时维持通气。准备合适型号的气管导管、喉镜、导丝、注射器及镇静肌松药物,检查负压吸引装置功能完好。操作中采用标准仰头抬颏法暴露声门,避免牙齿损伤,导管插入深度为成人21-23厘米,儿童按年龄计算。确认导管位置需观察胸廓起伏、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有条件时使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插管后妥善固定导管,记录插入深度,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氧变化。
操作后需定期吸引气道分泌物,保持导管通畅。注意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厘米水柱,每4小时监测一次。观察有无并发症如牙齿损伤、气道黏膜出血、气胸或导管误入食管。建立人工气道后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支持,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对于困难气道患者,应备好环甲膜穿刺包或气管切开器械。所有操作需严格无菌技术,避免呼吸道感染。插管期间持续静脉镇静镇痛,减少患者不适与躁动。
气管插管作为高风险急救技术,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操作。日常应定期检查急救设备药品,开展模拟演练。插管后需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做好患者心理安抚。长期人工气道患者要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