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艾灸的常用穴位包括中脘、足三里和内关,效果明显。胃疼艾灸可通过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来缓解胃部不适,具体选穴需根据病因与症状调整。
1、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中脘穴是胃的募穴,能调理脾胃功能,适合因脾胃虚弱、寒湿内蕴引起的胃疼。施灸时,艾条距离皮肤2-3厘米,灸至皮肤微红为宜,每次10-15分钟。
2、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因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导致的胃疼。灸法与中脘穴相同,可每日一次,连续施灸一周效果更佳。
3、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内关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具有和胃止痛的效果,适合因肝气郁结、胃气上逆引起的胃疼。施灸时,艾条与皮肤保持适当距离,灸至局部温热即可,每次5-10分钟。
艾灸前需确保穴位位置准确,避免烫伤。对于急性胃疼或伴有严重症状者,应及时就医,艾灸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同时,施灸后应避免受凉,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胃疼艾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长期坚持可改善胃部功能。但施灸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选用合适的穴位与方法,确保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2022-05-03
2022-05-03
2022-05-03
2022-05-03
2022-05-03
2022-05-03
2022-05-03
2022-05-03
2022-05-03
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