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正文

中年感觉经常疲劳和困的原因

发布时间: 2025-04-25 21:4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年疲劳困倦多与气血不足、肝郁脾虚、肾精亏虚、痰湿内阻、作息紊乱有关。

1、气血不足:

长期思虑过度或慢性消耗导致气血两虚,表现为四肢乏力、头晕心悸。中医推荐八珍汤加减,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2克煎服;艾灸足三里、关元穴;每日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式。

中年感觉经常疲劳和困的原因

2、肝郁脾虚:

情绪压力造成肝气郁结,连带影响脾胃运化,常见胁胀食少。可用逍遥散配合陈皮6克、玫瑰花3克代茶饮;推拿期门、太冲穴;晚餐食用茯苓山药粥。

3、肾精亏虚:

年龄增长致肾气衰退,症见腰膝酸软、耳鸣健忘。建议服用左归丸,杜仲20克、枸杞15克泡酒;艾灸命门、肾俞穴;黑芝麻核桃粉早晚各一匙。

中年感觉经常疲劳和困的原因

4、痰湿内阻:

饮食肥甘酿生痰湿,多见头重如裹、口黏苔腻。二陈汤加薏苡仁30克煎服;刮痧背部膀胱经;赤小豆冬瓜汤每周三次。

5、作息紊乱:

长期熬夜耗伤阴液,生物钟失调引发倦怠。需调整子时23点前入睡,晨起拍打胆经;酸枣仁15克、柏子仁10克睡前冲泡。

中年感觉经常疲劳和困的原因

日常可增加牛肉、菠菜等补铁食物,配合快走、五禽戏等温和运动,避免过度劳累。若持续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或夜间盗汗,建议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睡前热水泡脚加入艾叶20克,配合涌泉穴按摩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保持情绪舒畅,避免过度饮用浓茶咖啡,适当食用黄精、黄芪等药食同源食材有助于整体调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睡眠够了还是感觉困
睡眠够了还是感觉困
睡眠时间足够却仍感到困倦,可能与睡眠质量、生活习惯或潜在疾病有关。改善方法包括优化睡眠环境、调整饮食习惯和排查潜在健康问题。1、睡眠质量的影响是导致困倦的常见原因。即使睡眠时间充足,浅睡眠或频繁醒来会降低睡眠效率。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保持房间温度适宜,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有助...[详细]
发布于 2025-02-07

最新推荐

胃火大的十大症状表现
胃火大表现为口干口苦、牙龈肿痛等十大症状,多因饮食辛辣、情志不畅或外感热邪引起,可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节等方法改善。1、口干口苦:胃火上炎灼伤津液导致口腔干燥,舌苔黄厚。治疗选用清热生津的石膏、知母等中药,日常可饮用菊花茶或麦冬水缓解症状,...[详细]
2025-04-26 19:29
宫寒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宫寒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宫寒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下腹冷痛、畏寒肢冷、白带清稀量多、不孕或易流产。1、月经异常:经期推迟、经量少色暗、血块多,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热敷可缓解。中医认为肾阳不足或寒邪侵袭胞宫,导致气血凝滞。治疗可选用艾附暖宫丸、温经汤等方剂,配合关...[详细]
2025-04-26 19:28
枸杞子配什么壮阳最佳
枸杞子配什么壮阳最佳
枸杞子搭配肉苁蓉、淫羊藿或黄精可显著增强壮阳效果,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性功能减退。1、肉苁蓉:肉苁蓉性温味甘咸,归肾经,与枸杞子同用能温补肾阳、益精血。肾阳不足导致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时,可取枸杞子10克、肉苁蓉15克煎水代茶,或与羊肉炖汤。现...[详细]
2025-04-26 19:26
脾胃虚寒的症状有哪些
脾胃虚寒的症状有哪些
脾胃虚寒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部冷痛、大便溏薄等症状,与阳气不足、饮食失调、外感寒邪等因素相关。1、食欲减退:脾胃虚寒时,消化功能减弱,常出现食欲不振或饭后腹胀。中医认为阳气不足无法温煦脾胃,导致食物运化受阻。治疗可选用理中丸、附子理中汤等...[详细]
2025-04-26 19:24
陈皮的药用价值及用途
陈皮的药用价值及用途
陈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状。1、理气健脾:陈皮所含挥发油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对胃肠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治疗食积气滞时,可配伍山楂、神曲;脾胃虚弱者宜与...[详细]
2025-04-26 19:23
牛蒡茶喝多久可以壮阳
牛蒡茶喝多久可以壮阳
牛蒡茶壮阳效果因人而异,需结合体质长期饮用,关键因素包括肾阳虚程度、饮用频率、配伍药材、生活习惯及个体吸收差异。1、肾阳虚程度:中医认为肾阳虚导致的性功能减退,饮用牛蒡茶需3-6个月见效。牛蒡根性温味辛,归肺胃经,主要含牛蒡苷、菊糖等成分,...[详细]
2025-04-26 19:21
吃龙眼能提高性功能吗
吃龙眼能提高性功能吗
龙眼肉对性功能的改善作用有限,其补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气血双补、安神养心,传统中医认为肾阳不足导致的性功能障碍需综合调理。1、中医理论:龙眼肉性温味甘,归心脾经,主要功效为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本草纲目记载其"开胃益脾,补虚长智",但未直接提及壮...[详细]
2025-04-26 19:19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