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足可通过温补脾肾、调节作息、艾灸疗法、药膳食补、适度运动等方法改善。
脾肾为阳气生化之源,脾虚运化无力或肾阳亏虚均会导致阳气不足。中医常用附子理中丸温补脾阳,右归丸滋补肾阳,四逆汤回阳救逆。日常可按摩关元穴、命门穴,配合生姜红糖水驱寒暖中。
熬夜耗伤阳气,建议亥时21-23点前入睡,晨起晒太阳补充阳气。避免久居阴冷环境,夏季少吹空调,冬季注意腰腹保暖。午间小憩30分钟有助于阳气潜藏。
选取大椎穴、至阳穴、气海穴等督脉要穴,用艾条悬灸15-20分钟,每周3次。隔姜灸神阙穴可增强温补效果,体质虚寒者可尝试三伏贴敷贴疗法。
当归生姜羊肉汤温补气血,肉桂核桃粥补肾助阳,韭菜炒虾仁温通阳气。避免生冷瓜果,适量食用龙眼肉、红枣、山药等甘温食材。冬季可饮用黄精枸杞酒,每日20毫升为宜。
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可升发阳气,太极拳云手式能调和阴阳。每天快走30分钟或练习站桩15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度。避免剧烈运动耗气,游泳后需及时擦干身体。
阳气不足者需长期调养,饮食宜选择温性食材如羊肉、鳝鱼、核桃,搭配黄芪、党参等药材煲汤。运动推荐五禽戏虎戏动作升发阳气,避免夜间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忌食绿豆、螃蟹等寒凉之物,冬季可用艾叶煮水泡脚驱寒。若出现畏寒肢冷、久泻不止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辨证施治。
2014-09-28
2014-09-28
2014-09-28
2014-09-28
2014-09-28
2014-09-28
2014-09-28
2014-09-28
2014-09-28
201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