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正文

附睾炎中医叫什么症状

发布时间: 2025-04-27 15:2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附睾炎在中医称为"子痈"或"肾子痈",主要症状包括阴囊红肿热痛、坠胀感、排尿异常,多因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或肝肾亏虚引起,治疗需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附睾炎中医叫什么症状

1、湿热下注:

长期饮食辛辣肥甘或外感湿邪,导致湿热蕴结下焦。阴囊红肿灼痛明显,可伴尿频尿急,舌苔黄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含龙胆草、栀子、黄芩等;外敷金黄散;针灸取三阴交、阴陵泉等穴。

2、气滞血瘀:

情志不畅或外伤导致气血运行受阻。阴囊胀痛拒按,痛处固定,舌暗紫。选用血府逐瘀汤,含当归、桃仁、红花;推拿按摩气海、关元;药茶可用玫瑰花、丹参代茶饮。

3、肝肾亏虚:

附睾炎中医叫什么症状

久病体虚或房劳过度耗伤肾精。阴囊隐痛坠胀,腰膝酸软,脉沉细。方用左归丸合二至丸,含熟地、山茱萸;艾灸肾俞、命门;膳食推荐黑豆核桃粥。

4、外治方法:

急性期可用芒硝溶液湿敷消肿;慢性期采用小茴香热熨包温通经络;刺络拔罐选取八髎穴,每周2次。避免久坐压迫,穿着宽松棉质内裤。

5、鉴别诊断:

需与睾丸扭转突发剧痛、精索静脉曲张蚯蚓状团块区分。出现高热、脓性分泌物需立即就医。B超检查可明确附睾肿大程度及是否伴鞘膜积液。

附睾炎中医叫什么症状

日常宜食冬瓜、薏米等利湿食材,忌酒及发物。练习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式改善循环。急性期卧床时用软枕垫高阴囊,慢性期可配合盐敷粗盐炒热布包温熨。保持适度性生活频率,避免阴部受凉。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发热需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生素与中药联用效果更佳。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肥胖在中医叫什么
肥胖在中医叫什么
肥胖在中医也叫肥胖,通常与好食肥甘厚腻、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等因素有关,肥胖容易引起精神疲惫、肢体困倦、气短懒言等不适,建议通过调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进行减肥。肥胖属于中医病症名,中医认为肥胖与平日好食时肥甘厚腻,且喜静少动有关,肥甘厚腻之品容易导致脾失健运、痰湿内阻,从而引起气...[详细]
发布于 2024-10-06

最新推荐

附睾炎中医叫什么症状
附睾炎中医叫什么症状
附睾炎在中医称为"子痈"或"肾子痈",主要症状包括阴囊红肿热痛、坠胀感、排尿异常,多因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或肝肾亏虚引起,治疗需清热利湿、活血化瘀。1、湿热下注:长期饮食辛辣肥甘或外感湿邪,导致湿热蕴结下焦。阴囊红肿灼痛明显,可伴尿频尿急,舌...[详细]
2025-04-27 15:23
妇科病吃中药能治愈吗
妇科病吃中药能治愈吗
妇科病通过中药调理可有效改善症状甚至治愈,具体效果需结合病因、体质和用药方案,常见方法包括辨证施治、经典方剂、外治法、生活调护及中西医结合。1、辨证施治:中医将妇科病分为气滞血瘀、湿热下注、肝肾亏虚等证型,需针对性用药。气滞血瘀型常用少腹逐...[详细]
2025-04-27 15:20
益母草是排血还是止血
益母草是排血还是止血
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的双向调节作用,既能促进瘀血排出又可止血,具体功效取决于配伍和使用时机。1、活血化瘀益母草性微寒味辛苦,归肝经,其活血功效主要作用于瘀血阻滞型月经不调。所含益母草碱能扩张血管,促进子宫收缩,加速子宫内膜脱落,适用于经血色暗...[详细]
2025-04-27 15:18
吃妇科再造丸会发胖吗
吃妇科再造丸会发胖吗
妇科再造丸导致发胖的可能性较低,其成分以调经养血为主,但个体差异、配伍禁忌、脾胃功能、激素水平变化、代谢速率等因素可能间接影响体重。1、成分分析:妇科再造丸含当归、熟地黄等补血药材,不含直接致胖成分。中医理论中补血药物可能通过改善吸收功能间...[详细]
2025-04-27 15:16
吃妇科再造丸的副作用
吃妇科再造丸的副作用
妇科再造丸可能导致胃肠不适、过敏反应、月经异常等副作用,合理用药可降低风险。1、胃肠不适:妇科再造丸含活血化瘀成分,部分患者服药后出现胃胀、恶心或腹泻。脾胃虚弱者空腹服用易加重症状。建议餐后30分钟温水送服,搭配山药粥或生姜水缓解不适。症状...[详细]
2025-04-27 15:15
腺肌症吃了半年避孕药
腺肌症患者长期服用避孕药需警惕激素紊乱风险,治疗方案需结合药物调整、中医调理、手术干预、生活方式优化及定期监测。1、激素影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和子宫内膜增生缓解腺肌症疼痛,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雌激素水平波动,导致乳房胀痛、情绪不稳等副作用。...[详细]
2025-04-27 15:13
敷中药面膜后排毒现象
敷中药面膜后排毒现象
敷中药面膜后排毒现象可能与药物成分刺激、皮肤敏感度、代谢反应、个体差异及使用方法不当有关,可通过调整配方、冷敷镇静、暂停使用、就医处理及加强保湿缓解。1、成分刺激:部分中药如白芷、黄连含光敏性或生物碱成分,可能引发皮肤泛红、刺痒等反应。建议...[详细]
2025-04-27 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