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痛多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或过度劳损引起,可通过热敷按摩、中药泡脚、穴位刺激、足弓支撑、适度拉伸缓解。
足跟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是常见诱因,每日用40℃热毛巾敷15分钟,配合拇指按压涌泉穴、昆仑穴各3分钟,促进炎症消散。疼痛急性期可涂抹活血化瘀药膏如红花油,轻柔打圈按摩至吸收。
寒湿瘀阻型疼痛适用艾叶30g+花椒15g煮沸后兑温水泡脚,每日20分钟。肾虚型可用杜仲20g+牛膝15g煎汤熏洗,药液需漫过脚踝,连续使用1周可改善跟腱弹性。
选取太溪穴、照海穴进行艾条悬灸,每穴10分钟至皮肤微红。居家可用拇指关节持续点按承山穴5秒后松开,重复10次为一组,每日3组刺激经络气血运行。
扁平足患者需定制矫形鞋垫,选择足心处有凸起支撑的款式。夜间睡眠时穿戴足踝固定支具,保持足部中立位,减轻晨起时足底筋膜牵拉痛。
面向墙壁双手推墙,患侧腿后伸脚跟着地,保持30秒后换边。坐姿用毛巾套住前脚掌向身体方向牵拉,每组15次,每日2组增强跟腱柔韧性。
饮食宜增加黑豆、核桃等补肾食材,避免生冷食物。推荐每天踮脚尖行走5分钟锻炼足底肌肉,选择鞋跟2-3cm的软底鞋。若持续疼痛超过两周或出现肿胀发热,需排查跟骨骨折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夜间疼痛明显者可睡前用粗盐袋热敷,配合金匮肾气丸调理肾虚型足跟痛。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