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疲劳多因气血不足、肝郁脾虚、肾精亏虚、作息紊乱、慢性疾病导致,可通过中药调理、穴位按摩、调整作息、适度运动、饮食调养改善。
长期劳累或营养不良易致气血两虚,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建议服用八珍汤或归脾丸补益气血,日常用黄芪15克、当归10克炖鸡汤。每日按压足三里穴3分钟,促进脾胃运化。
情绪压力大易引发肝气郁结,连带影响脾胃功能。柴胡疏肝散可解郁,配合陈皮山楂茶理气消食。睡前推揉期门穴、章门穴各50次,缓解胁胀腹胀。
年过四十肾精自然衰退,腰膝酸软伴疲劳者适用左归丸。黑芝麻、核桃仁打粉冲服,艾灸关元穴15分钟。避免熬夜伤阴,保证23点前入睡。
昼夜节律紊乱会加重疲劳感,固定起床时间不超过7点,午休控制在30分钟内。工作间歇做5分钟颈椎米字操,改善脑部供血。
每周3次八段锦或快走40分钟,微汗即止。太极拳云手动作可疏通经络,游泳锻炼心肺功能但忌过度。运动后饮用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防气阴耗伤。
饮食宜选择山药小米粥健脾胃,桑葚枸杞茶补肝肾,避免生冷油腻。睡前热水泡脚20分钟加艾叶15克,促进血液循环。持续疲劳超过两周需排查甲减、糖尿病等基础病,中医辨证施治可配合耳穴压豆取穴:神门、皮质下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逐步恢复机体活力。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