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正文

肠息肉中医病名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5-07 14:3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肠息肉在中医称为"肠覃"或"肠蕈",与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脾虚湿困等病理因素相关。

1、湿热蕴结:

肠息肉中医病名叫什么

长期饮食肥甘厚味或酗酒,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毒邪积聚肠道。表现为息肉色红、易出血,伴口苦黏腻、大便黏滞。治疗选用黄连解毒汤加减,常用黄连、黄柏、栀子等清热化湿,配合马齿苋、败酱草等草药煎水灌肠。

2、气滞血瘀:

情志不畅或久坐少动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形成息肉。常见息肉质地较硬、表面暗紫,伴有腹痛固定拒按。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可加三棱、莪术破血消积,配合针刺足三里、太冲穴行气活血。

3、脾虚湿困:

肠息肉中医病名叫什么

素体虚弱或劳倦伤脾,水湿不化聚于肠腑。息肉多呈苍白水肿状,患者常见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参苓白术散主之,重用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佐以薏苡仁、白扁豆,艾灸中脘、天枢穴增强脾运。

4、正虚邪恋:

久病耗伤正气,湿热瘀毒未尽而反复发作。息肉基底宽大易复发,多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托里消毒饮配合黄芪、党参扶正,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祛邪,定期用五倍子、乌梅煎液保留灌肠。

5、外治方案:

对于较小息肉,可选用乌梅炭、枯矾等份研末,蜂蜜调敷神阙穴;较大或多发息肉建议手术切除后,用槐花炭、地榆炭各10克冲服止血防复发,同时每日晨起按摩腹部顺时针100次。

肠息肉中医病名叫什么

饮食宜选用山药粥、芡实煲老鸭等健脾食材,忌食辛辣烧烤;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改善气血循环。定期复查肠镜,直径超过1厘米或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及时西医干预,术后可配合中医调理降低复发风险。保持每日适量步行促进肠蠕动,避免久坐久站造成腹压增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肥胖在中医叫什么
肥胖在中医叫什么
肥胖在中医也叫肥胖,通常与好食肥甘厚腻、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等因素有关,肥胖容易引起精神疲惫、肢体困倦、气短懒言等不适,建议通过调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进行减肥。肥胖属于中医病症名,中医认为肥胖与平日好食时肥甘厚腻,且喜静少动有关,肥甘厚腻之品容易导致脾失健运、痰湿内阻,从而引起气...[详细]
发布于 2024-10-06

最新推荐

d-泛酸钙是钙吗
d-泛酸钙并非传统意义的钙补充剂,而是维生素B5泛酸的钙盐形式,主要发挥维生素生理功能。1、成分差异:d-泛酸钙由泛酸与钙离子结合而成,其核心成分是维生素B5。钙元素仅作为稳定剂存在,每1000mgd-泛酸钙仅含约90mg钙,远低于碳酸钙等...[详细]
2025-05-08 17:00
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怎么确定
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的确定需结合症状表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中医辨证五方面综合判断。1、症状观察:急性起病多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疼痛、意识障碍等,病程短则数小时至数日;慢性起病常见乏力、低热、隐痛,病程可持续数月以上。中医通过望闻...[详细]
2025-05-08 16:58
怎么区别起病急与起病缓
起病急与起病缓的区别主要在于症状出现的速度、严重程度以及病程发展特点。1、症状速度:起病急通常表现为症状在短时间内迅速出现,如急性腹痛、高热、突发性呼吸困难等,病程发展迅速,患者往往能明确感知症状的开始时间。起病缓则表现为症状逐渐加重,如慢...[详细]
2025-05-08 16:57
掌纹反映身体状况是什么
掌纹变化可反映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等健康状况,主要关联遗传特征、体质偏颇、慢性疾病、营养代谢及心理状态五种因素。1、遗传特征:先天掌纹形态受父母基因影响,如通贯掌猿线可能与染色体异常相关。中医认为此类掌纹提示先天肾精盈亏,可通过艾灸关元穴、服...[详细]
2025-05-08 16:55
掌纹反映身体状况吗
掌纹变化确实能反映部分身体状况,中医通过观察掌纹形态、色泽判断气血盛衰、脏腑功能。1、遗传因素:先天掌纹形态与遗传相关,如通贯掌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中医认为肾主先天,掌纹浅淡者多肾气不足,可选用熟地黄15克、山药20克炖汤调养,配合掌心搓...[详细]
2025-05-08 16:54
鸳鸯的作用以及功能是什么
鸳鸯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养血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症状。1、滋补肝肾:鸳鸯的滋补肝肾作用主要源于其富含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够有效改善肝肾虚弱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肝肾不足...[详细]
2025-05-08 16:52
思虑过度会伤害哪个器官
思虑过度会伤害哪个器官
思虑过度主要损伤脾脏,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统血,长期思虑会导致脾虚气滞,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症状。1、脾脏损伤:中医理论中"思伤脾",过度思考使气机郁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虚时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出现面色萎黄、大便溏稀。调理可选用归...[详细]
2025-05-08 16:5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