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患者可在中医辨证指导下使用补肾中药调理,需结合具体证型选择药物、配伍方剂并配合生活方式调整。
中医将慢性肾炎归为"水肿""虚劳"范畴,肾虚常见肾阳虚、肾阴虚、脾肾两虚等证型。肾阳虚者可见畏寒肢冷、夜尿频多,适用右归丸;肾阴虚者表现为潮热盗汗、舌红少苔,可选六味地黄丸;脾肾两虚多伴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常用实脾饮加减。需经中医师脉诊后确定证型,避免自行用药。
补肾中药中,肉苁蓉可温补肾阳、润肠通便,适合肾阳虚便秘者;熟地黄滋阴补血,对肾阴虚贫血有效;黄芪补气升阳,能改善蛋白尿;山茱萸补益肝肾,可调节电解质紊乱。现代研究显示,黄芪多糖具有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小球滤过膜作用,但需控制剂量在15-30克/日。
济生肾气丸适用于肾阳虚水肿,含附子、肉桂等温阳利水成分;知柏地黄丸针对阴虚火旺型血尿,配伍知母、黄柏清热;真武汤治疗阳虚水泛,通过茯苓、白术健脾渗湿。临床数据显示,合理使用这些方剂可使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30%-50%,但需持续用药3-6个月。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关木通、广防己等含马兜铃酸药材;水肿严重时需控制黄芪用量以防钠潴留;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附子、肉桂等升压药材。服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肌酐、尿素氮,出现恶心、皮肤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停药。
中药治疗需配合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3克,优质蛋白控制在0.6-0.8g/kg体重。推荐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配合艾灸关元、肾俞穴,每周3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原发病,避免肾损伤加重。
慢性肾炎患者采用中药补肾时,宜选用低钾低磷的荠菜、冬瓜等蔬菜,搭配鲫鱼赤小豆汤利水消肿。避免高嘌呤的动物内脏及杨桃等伤肾食物。每日适度散步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治疗期间每月复查尿常规,中药汤剂建议早晚分服,与西药间隔2小时。肾功能3期以上患者需在三级医院中医肾病科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不可盲目追求补肾效果。
2021-07-02
2021-07-02
2021-07-02
2021-07-02
2021-07-02
2021-07-02
2021-07-02
2021-07-02
2021-07-02
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