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止痛的中药主要包括艾叶、肉桂、吴茱萸等,具有散寒通络、缓解疼痛的功效。
艾叶性温味苦辛,归肝脾肾经,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常用于治疗女性痛经、宫寒不孕及风寒湿痹。临床可制成艾条灸关元穴或三阴交穴,或配伍当归、川芎煎服。外用可捣碎敷脐部缓解冷痛,阴虚血热者慎用。
肉桂辛甘大热,入肾脾心经,具有补火助阳、温通经脉的作用。适用于寒疝腹痛、腰膝冷痛,常与附子、干姜组成桂附理中丸。日常可取3克肉桂粉冲服,或与红糖煮水饮用。实热证及孕妇忌服,可能引起口干舌燥等不良反应。
吴茱萸辛苦性热,归肝脾胃经,能散寒止痛、疏肝下气。主治厥阴头痛、脘腹冷痛,常与生姜、人参配伍成吴茱萸汤。现代研究显示其含吴茱萸碱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用时需醋制减毒,过量易引发呕吐眩晕。
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之效。对于胃寒呕吐、寒饮咳嗽有显效,常与高良姜组成二姜丸。食疗可取干姜5克与红枣煮粥,阴虚内热者忌用。现代药理证实其姜酚成分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附子大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为回阳救逆要药。需炮制后使用,常配伍干姜、甘草组成四逆汤治疗心腹冷痛。严格控制剂量在3-15克,先煎1小时以上。现代制剂有附子理中丸,心脏疾病患者需医师指导服用。
温经类中药多属辛热之品,日常可搭配羊肉、韭菜等温热食材增强效果。建议配合艾灸神阙穴或八髎穴,寒性体质者每周2次为宜。运动方面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项目,避免冷水浴。使用前需辨证分型,长期服用需监测血压及肝功能,孕妇、高血压患者慎用。出现口舌生疮、便秘等上火症状应立即停用。
2019-04-18
2019-04-18
2019-04-17
2019-04-16
2019-04-16
2019-04-15
2019-04-15
2019-04-12
2019-04-12
2019-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