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温和灸是通过艾条悬灸特定穴位产生温热刺激,达到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中医外治法。
温和灸采用点燃的艾条距皮肤3-5厘米悬空施灸,利用辐射热渗透穴位。艾叶燃烧产生的红外线与药性成分可扩张毛细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适用于寒证、虚证及慢性病调理。操作时需保持灸感温热不灼痛,每穴灸10-15分钟。
通过温热刺激激发经气运行,主要发挥温补阳气、散寒除湿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改善宫寒痛经、脾胃虚寒腹泻、风寒关节痛等问题。现代研究证实其能提升局部温度2-3℃,增强巨噬细胞活性。
多选择肌肉丰厚处穴位,如足三里调理脾胃,关元穴培补元气,肾俞穴温补肾阳。头面部、血管丰富处及孕妇腰骶部需慎用。施灸时配合回旋灸手法可扩大热力辐射范围。
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障碍者需严格控制温度,防止低温烫伤。施灸后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阴虚火旺体质可能出现口干咽燥等反应,可配合涌泉穴引火下行。
推荐使用三年陈艾制作的清艾条,烟雾较小且热力渗透性强。配合灸盒可固定艾条,铜制灸具导热均匀。新型电子艾灸仪能精准控温,但药效弱于传统艾灸。
日常可搭配生姜红糖水增强温补效果,灸后适度散步促进气血运行。长期畏寒者可每周灸2-3次,配合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调节气机。注意保持施灸环境通风,艾灰及时清理防止复燃,体质偏热者建议先咨询中医师辨证施灸。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