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的存活率与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环境控制、疾病预防和品种选择密切相关。
溶解氧需保持在5mg/L以上,pH值控制在7.5-8.5范围,氨氮浓度低于0.2mg/L。每周换水1/3,使用增氧机持续曝气,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养殖池可种植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辅助净化。
幼虾阶段每日投喂4-6次专用微粒饲料,成虾阶段减至2-3次。动物性饲料可选择碎蚌肉、水蚯蚓,植物性饲料可用豆饼、麦麸。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残饵需及时清理。
水温维持在22-28℃最佳,夏季需遮阳网降温,冬季可搭建保温棚。养殖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00-150尾,池底铺设10cm细沙供栖息。夜间保持弱光环境,避免强光直射。
常见白斑病可用五倍子煎汁泼洒,纤毛虫病需用硫酸铜溶液药浴。每月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新购虾苗需3%盐水浸泡5分钟。发现病虾立即隔离,死亡个体及时捞出。
新手建议养殖耐低氧的罗氏沼虾,观赏虾可选樱花虾或极火虾。淡水养殖以青虾为主,海水养殖优选南美白对虾。购买时选择体表完整、活力强的个体,运输过程注意保湿供氧。
日常可添加螺旋藻粉增强虾体免疫力,养殖池周边种植香根草防止敌害入侵。每周停食一天促进消化,定期补充钙质帮助蜕壳。不同生长阶段需调整水深,幼虾期保持30cm,成虾期加深至80cm。混养少量鲫鱼可控制藻类过度繁殖,但需避免与肉食性鱼类同养。雨季注意防洪防逃,高温季节增加换水频率。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