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湿气重与气候潮湿、脾虚运化失调、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环境湿度高等因素相关。
春季多雨潮湿,自然界湿邪旺盛,易通过皮肤腠理侵入人体。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黏滞重浊,易困阻阳气。应对方法包括艾灸关元穴祛湿、佩戴香囊苍术、藿香等药材避秽化湿,居所使用除湿机保持湿度低于60%。
脾主运化水湿,长期饮食生冷或思虑过度会损伤脾气,导致水湿内停。症状多见舌苔厚腻、食欲不振。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健脾,每日按摩足三里穴,食疗选择山药薏米粥或陈皮普洱茶。
过量摄入生冷瓜果、肥甘厚味会加重湿气。春季应减少芒果、榴莲等高糖水果,避免冰镇饮品。推荐赤小豆鲫鱼汤利水,凉拌马齿苋清热化湿,每周3次茯苓糕作为点心。
久坐少动导致阳气不足,湿浊积聚。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可促进气机升降,每天快走30分钟至微微出汗,传统五禽戏中的熊戏动作能强化脾经运化功能。
居住地低洼近水或地下室易滋生湿邪。卧室避免摆放过多绿植,被褥定期暴晒,衣柜放置干燥剂。梅雨季可用苍术、艾叶烟熏房间,传统端午悬挂菖蒲也有除湿效果。
春季祛湿需综合调理,饮食宜选用白扁豆、芡实等健脾食材,配合太极拳、站桩等柔缓运动。注意腰腹部保暖,洗澡后及时擦干脚趾缝。症状严重者可用三仁汤杏仁、白蔻仁、薏苡仁代茶饮,连续阴雨天建议每日用艾草泡脚15分钟。长期湿重人群应避免早晨洗头,睡前2小时禁食生冷。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