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疲劳可能由能量代谢失衡、乳酸堆积、电解质紊乱、中枢神经抑制、肌肉微损伤等原因引起。
高强度运动时,体内糖原储备快速消耗,三磷酸腺苷合成速率下降,导致肌肉收缩能量供应不足。中医认为这与“气血耗伤”相关,建议运动前后适量补充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山药粥或黄芪红枣汤。
无氧代谢产生的乳酸超过肝脏分解能力时,会引发肌肉酸痛和乏力。中医归为“湿浊内阻”,可通过拍打胆经或饮用陈皮山楂茶促进代谢。运动后30分钟内进行低强度有氧活动能加速乳酸清除。
大量汗液流失导致钠、钾、镁等电解质失衡,影响神经肌肉传导功能。中医称“津液亏虚”,推荐饮用含五味子、麦冬的生脉饮。运动中每15分钟补充150毫升淡盐水可有效预防。
持续运动使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浓度升高,引发保护性抑制反应。从中医角度看属“心神失养”,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或按压神门穴有助于调节。
离心收缩易造成肌纤维微撕裂,伴随炎症反应产生延迟性酸痛。中医辨证为“筋脉瘀阻”,可用红花油外敷配合艾灸阿是穴,48小时内冷热交替敷效果更佳。
运动后建议食用含支链氨基酸的黄豆制品,配合茯苓薏米粥健脾祛湿。每周2-3次太极拳练习能增强气血运行,睡前用桂枝、艾叶泡脚可改善循环。持续72小时未缓解的疲劳需排查是否存在脾虚湿困或肝肾不足等体质问题,必要时进行中医辨证调理。运动计划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高强度训练后安排足够恢复期。
2025-05-19
2025-05-19
2025-05-19
2025-05-19
2025-05-19
2025-05-19
2025-05-19
2025-05-19
2025-05-19
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