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煎的中药建议在冷藏条件下存放2-3天,超过时间需重新煎煮。中药汤剂的保存方式主要有密封冷藏、避光防潮、分装冷冻、避免反复加热、添加防腐剂五种。
煎好的中药汤剂待温度降至室温后,应立即装入密封性良好的玻璃或陶瓷容器中。冷藏温度控制在2-8摄氏度为宜,可有效延缓微生物滋生。冷藏时需注意容器不要装得过满,避免药液接触冰箱内其他食物。部分含糖分较高的滋补类汤剂更易变质,建议优先采用此法保存。
存放容器应选择棕色或不透光的材质,避免阳光直射导致药效成分分解。储存环境需保持干燥通风,潮湿环境易引发霉变。含挥发性成分的解表类药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对光线和湿度更为敏感,需特别注意避光防潮处理。
若需长期保存,可将药液分装至一次性使用的密封袋中冷冻。冷冻温度需低于零下18摄氏度,解冻时应自然化冻或隔水加热。此法适用于慢性病需长期服药者,但含胶类成分的膏方及部分动物类药材煎剂冷冻后可能影响药效。
每次服用前只需取出单次剂量加热,剩余药液继续冷藏。反复加热会加速药液氧化分解,特别是含鞣质、苷类成分的药剂如大黄、黄芩等,多次加热会导致有效成分破坏。加热时建议采用隔水炖煮方式,温度控制在60摄氏度以下。
医疗机构代煎药剂常会添加符合国家标准的防腐剂延长保存期。家庭自煎不建议自行添加防腐物质,特殊情况下可咨询医师使用蜂蜜或高度白酒作为天然防腐剂,但糖尿病及酒精过敏者禁用。含人参、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的煎剂可考虑此法。
中药汤剂保存期间需每日检查是否有絮状沉淀、酸败气味等变质迹象。不同方剂的保存时限存在差异,解表剂、清热剂一般不超过2天,滋补剂可保存3天左右。服用前应观察药液颜色、气味是否异常,必要时可隔水加热至沸腾灭菌。慢性病患者建议采用小剂量分次煎煮方式,确保药效新鲜。存放容器使用前后需高温消毒,避免交叉污染。特殊体质人群服用保存药剂前建议咨询中医师意见。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