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久煎的中药主要是那些有效成分易挥发或遇热易分解的药材,煎煮时间过长会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失效。常见不宜久煎的中药包括薄荷、荆芥、砂仁等。为了确保药效,煎煮时应遵循特定方法,如后下、包煎或冲服。
1、薄荷:薄荷中的挥发油成分如薄荷醇和薄荷酮具有疏风散热、清利头目的功效,但遇热易挥发。煎煮时应在其他药材煎煮完成前5分钟加入,或采用后下法,避免长时间加热。
2、荆芥:荆芥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止痒的作用。煎煮时应在其他药材煎煮完成前10分钟加入,或采用后下法,确保药效不被破坏。
3、砂仁:砂仁中的挥发油成分如乙酸龙脑酯和樟脑具有行气化湿、温中止呕的功效。煎煮时应采用包煎法,将砂仁用纱布包裹后放入煎煮,避免挥发油流失。
4、香薷:香薷的挥发油成分如香薷酮和香薷醇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煎煮时应在其他药材煎煮完成前5分钟加入,或采用后下法,确保药效不被破坏。
5、豆蔻:豆蔻中的挥发油成分如乙酸龙脑酯和樟脑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效。煎煮时应采用包煎法,将豆蔻用纱布包裹后放入煎煮,避免挥发油流失。
6、紫苏叶:紫苏叶的挥发油成分如紫苏醛和紫苏醇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煎煮时应在其他药材煎煮完成前5分钟加入,或采用后下法,确保药效不被破坏。
7、木香:木香的挥发油成分如木香醇和木香酮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的功效。煎煮时应采用包煎法,将木香用纱布包裹后放入煎煮,避免挥发油流失。
8、丁香:丁香的挥发油成分如丁香酚和丁香烯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的功效。煎煮时应采用包煎法,将丁香用纱布包裹后放入煎煮,避免挥发油流失。
9、藿香:藿香的挥发油成分如藿香醇和藿香酮具有解暑化湿、和中止呕的功效。煎煮时应在其他药材煎煮完成前5分钟加入,或采用后下法,确保药效不被破坏。
10、苍术:苍术的挥发油成分如苍术醇和苍术酮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煎煮时应采用包煎法,将苍术用纱布包裹后放入煎煮,避免挥发油流失。
在使用不宜久煎的中药时,应特别注意煎煮时间和方法,以确保药效不被破坏。煎煮过程中,应根据药材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后下、包煎或冲服,避免长时间加热导致有效成分流失。煎煮时应使用砂锅或不锈钢锅,避免使用铁锅或铝锅,以免与药材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煎煮完成后,应及时过滤药液,避免药渣继续释放无效成分。遵循这些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药的有效成分,发挥其应有的治疗效果。
2025-02-02
2025-02-02
2025-02-02
2025-02-02
2025-02-02
2025-02-02
2025-02-02
2025-02-02
2025-02-02
202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