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中医辨证治疗需分型施治,常见证型包括胃热炽盛、气阴两虚、脾胃湿热、肾阴亏虚、瘀血内阻。
长期饮食辛辣肥甘或情志郁火化热导致胃火亢盛,表现为多食易饥、口干口臭。治疗以清胃泻火为主,方选玉女煎加减,含石膏、知母、麦冬等;中成药可用牛黄清胃丸;针灸取内庭、合谷穴泻热。日常避免羊肉、花椒等辛热食物。
久病耗气或热盛伤阴所致,症见食后腹胀、神疲乏力。宜益气养阴,方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含人参、麦冬、山茱萸;食疗可选山药百合粥;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忌食生冷以免伤脾阳。
外感湿邪或过食甜腻引发,常见脘闷苔腻。治法清热化湿,推荐连朴饮加减,含黄连、厚朴;中成药选藿香正气胶囊;刮痧选取脾俞、胃俞穴。饮食宜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之品。
房劳过度或热病后期伤肾,见腰膝酸软、夜尿频多。需滋补肾阴,方用左归丸含熟地、枸杞;药膳推荐黑芝麻核桃糊;推拿按摩涌泉、太溪穴。避免熬夜耗伤阴精。
病程迁延致气血瘀滞,舌质紫暗有瘀斑。当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主之,含桃仁、红花;可配合三七粉冲服;刺络拔罐膈俞、血海穴。少食油腻以防加重血瘀。
中消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摄入燕麦、荞麦等粗粮控制血糖波动,配合八段锦调节气血运行。胃热型可饮用菊花决明子茶,肾虚者常食黑豆粥。症状持续或伴消瘦明显时需及时就医排查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升疗效。日常监测体重及血糖变化,避免精神紧张加重代谢紊乱。
2014-08-19
2014-08-19
2014-08-19
2014-08-19
2014-08-19
2014-08-19
2014-08-19
2014-08-19
2014-08-19
201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