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洗中药煎煮需掌握水量控制、器具选择、煎煮时间、药液过滤、温度调节五个关键步骤。
外洗药液需充分浸泡药材,水量一般为药材体积3-5倍。治疗皮肤病时水量可适当增加,关节疼痛类病症水量需覆盖患处。煎煮过程中避免反复添水,首次煎煮后药渣可保留二次煎煮,两次药液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首选砂锅或陶瓷锅,避免金属器具发生化学反应。现代可用玻璃养生壶替代,容量需大于药材体积2倍。煎煮前器具需彻底清洗,残留油渍会影响药效。特殊药材如硫磺类需单独使用专用器具。
解表类药材煮沸后10-15分钟即可,根茎类需30-40分钟文火慢煎。矿物类药材需先煎30分钟,后下其他药材。芳香类药材需最后5分钟下锅,保留挥发性成分。夏季煎煮时间可缩短10%,冬季相应延长。
使用80目纱布过滤药渣,皮肤敏感者需100目细筛。药液沉淀后取上清液,底部沉淀物含杂质应弃用。新鲜药材煎煮后可直接用药渣外敷,陈旧药材需彻底分离。过滤后药液呈透亮琥珀色为佳。
疮疡溃烂需凉药液25-30℃冲洗,风寒痹痛宜热药液40-45℃熏蒸。儿童用药温度比成人低3-5℃,老年人可提高2-3℃。药液温度测试以手腕内侧耐受为准,大面积擦洗需分区调节温度。
外洗中药期间建议配合清淡饮食,避免海鲜发物,可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每日用药2-3次后,可辅以轻柔按摩促进吸收。药浴后注意保暖避风,皮肤破损处需间隔使用。药液现煎现用效果最佳,存放超过24小时需重新煮沸。特殊体质者使用前应进行小面积皮肤测试,出现红疹立即停用并咨询医师。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