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过度疲劳主要表现为精神倦怠、体力下降、注意力涣散、情绪波动及免疫力降低。长期疲劳可能由睡眠不足、营养失衡、慢性压力、气血两虚或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
中医认为“神疲”与心脾两虚相关,表现为头脑昏沉、思维迟钝,晨起后仍觉困乏。这类情况多因长期熬夜耗伤心血,或思虑过度损伤脾气所致。可通过酸枣仁、柏子仁等安神药材调理,配合午间小憩改善症状。
稍活动即感气短乏力,属中医“气虚”范畴。常见于长期超负荷工作者,与脾主肌肉功能减弱有关。典型表现为爬楼梯易喘、提重物手抖。建议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配合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材食疗。
肾精亏虚会导致脑髓失养,出现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降低。中医有“肾主骨生髓通于脑”理论,长期疲劳者常伴有耳鸣、腰膝酸软等肾虚症状。黑芝麻、核桃等补肾食材可辅助改善,严重者需辨证使用六味地黄丸等方剂。
肝气郁结型疲劳常见烦躁易怒、胸胁胀闷。肝主疏泄功能失调时,会影响情志调节,形成“越累越暴躁”的恶性循环。玫瑰花、柴胡等疏肝解郁药材可泡茶饮用,配合太冲穴按摩效果更佳。
卫气不固表现为反复感冒、伤口愈合慢。肺脾两虚者防御功能下降,易受外邪侵袭。玉屏风散是经典调理方,日常可用山药、百合等健脾益肺食材煲汤,避免过度出汗耗气。
长期疲劳者需建立“三分治七分养”的调理观念。饮食建议选择小米、红枣等补脾食材,搭配西洋参、麦冬等益气生津药材。运动推荐太极拳、五禽戏等柔缓功法,每日练习30分钟为宜。子时23:00-1:00务必入睡以养肝胆经,睡前可用吴茱萸粉泡脚引火归元。若持续出现心悸、持续低热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
2021-08-19
2021-08-19
2021-08-19
2021-08-18
2021-08-18
2021-08-18
2021-08-18
2021-08-18
2021-08-18
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