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正文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步骤

发布时间: 2025-06-21 09:5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熬中药的正确步骤包括浸泡、火候控制、煎煮次数、过滤及药液保存五个关键环节。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步骤

1、浸泡:

药材需提前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水量以淹没药材2-3厘米为宜。矿物类、贝壳类药材需延长至1小时以上。浸泡能使药材组织软化,促进有效成分溶出,避免直接煎煮导致外部糊化而内部未透。

2、火候控制:

先武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煎,解表药煮沸后维持10-15分钟,滋补药需40-60分钟。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薄荷、砂仁应在最后5分钟下锅。特殊药材如附子需先煎1小时减毒,后下药材需在其他药煎好前10分钟加入。

3、煎煮次数:

常规药材煎煮2次,首煎取药液150-200毫升,二煎加水量为首煎的2/3。贵重药材如人参可煎3次,药渣挤榨可增加10%有效成分。两次药液混合后分次服用,保证浓度均衡。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步骤

4、过滤方法:

用80目纱布趁热过滤,药渣用压榨器挤压。细粉类药材需静置沉淀后取上清液。阿胶等胶类药材需烊化后兑入药液,避免直接煎煮粘附锅底。

5、药液保存:

煎好药液冷藏不超过3天,服用前隔水加热。含糖分高的药液易发酵,可煮沸后保存。代煎药液真空包装在4℃下可存7天,解冻后不得重复冷冻。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步骤

煎药器具首选砂锅或陶瓷锅,禁用铁铝制品。煎煮过程中注意观察水量变化,搅拌时沿同一方向避免药材翻滚过度。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不同功效药物选择对应服药时间,补益药饭前服,对胃肠刺激药饭后服。特殊体质人群煎药需调整方法,如阴虚火旺者煎煮时间适当缩短,阳虚者可用姜枣作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及步骤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及步骤
熬制中药需遵循浸泡、火候控制、煎煮时间、过滤保存四个核心步骤,具体方法有冷水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煎、特殊药材分次煎煮、药液趁热过滤、密封冷藏保存等。1、冷水浸泡:药材需用冷水完全浸没,浸泡时间30分钟至1小时。根茎类药材吸水慢需延长浸泡,花草类药材不宜超过40分钟。浸泡...[详细]
发布于 2025-06-21

最新推荐

便秘了怎么办有屎拉不出来
便秘了怎么办有屎拉不出来
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腹部按摩、服用药物、灌肠等方式缓解。便秘通常由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肠道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器质性疾病等原因引起。1、调整饮食便秘患者可适量增加富...[详细]
2025-09-21 13:24
便秘口臭是消化不良吗
便秘口臭是消化不良吗
便秘口臭可能与消化不良有关,但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主要有胃肠积热、脾胃虚弱、饮食不当、肠道菌群失调、口腔疾病等原因。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1、胃肠积热长期饮食辛辣...[详细]
2025-09-21 08:00
便秘口臭是什么味道
便秘口臭是什么味道
便秘口臭通常表现为腐臭味或酸臭味,可能伴有粪便气息。便秘口臭主要与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衡、食物残渣发酵等因素有关,长期便秘者还可能因毒素堆积出现类似氨味的特殊气味。胃肠蠕动...[详细]
2025-09-20 15:12
便秘口臭湿气重怎么调理
便秘口臭湿气重怎么调理
便秘口臭湿气重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中药调理、穴位按摩、规律作息等方式改善。这些症状多与胃肠功能紊乱、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需综合调理。1、调整饮食日常可增加膳食纤...[详细]
2025-09-20 09:48
便秘口臭湿气重怎么办
便秘口臭湿气重怎么办
便秘口臭湿气重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中药调理、穴位按摩、口服药物等方式改善。这些症状通常与胃肠功能紊乱、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1、调整饮食饮食上应减少辛辣油腻食物,...[详细]
2025-09-19 17:00
便秘口臭湿气重喝什么茶
便秘口臭湿气重喝什么茶
便秘口臭湿气重可以喝决明子茶、荷叶茶、陈皮普洱茶、菊花山楂茶、茯苓薏米茶等调理。这些茶饮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清热化湿、改善消化功能,但需结合体质饮用,严重症状建议就医。一、决明...[详细]
2025-09-19 11:36
便秘口臭湿气重吃什么药
便秘口臭湿气重吃什么药
便秘口臭湿气重可遵医嘱使用麻仁润肠丸、藿香正气胶囊、香砂六君丸、黄连上清片、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调理。这些药物分别针对胃肠积热、脾胃湿热、脾虚湿盛等不同证型,需在中医辨证后使用。一...[详细]
2025-09-19 06:12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